虽然不同行业、不同体量的企业在营销策略方面各有不同,但在这些看似不同的方法中依然有一条相通的逻辑。抽丝剥茧来看,线上和线下获客逻辑非常像,对线上不了解的人可以类比线下获客逻辑。
Mike是菲律宾一家集团公司的老板,他想给公司换一套网络安全系统,于是习惯性地打开搜索引擎,进行关键词搜索。
而此前,DD公司已经在搜索引擎广告平台投放了广告,且由于账户优化合理排在了搜索结果首位。
Mike点进该广告,进入到了DD公司的官网着陆页。他浏览了一些感兴趣的页面,发现网站上的内容基本可以解决自己的需求,想了解一下服务价格,于是点开网页右侧的“Chat“向客服发起询价
DD公司客服正在值班,收到一条访客提醒,点开后可以看到该访客来自菲律宾,使用的是PC端Chrome浏览器,浏览了www.dd.com/security-services等页面信息,同时能够判断出,该客户是通过点击哪条广告进入的网站,以此大致猜出了该访客的潜在需求。
Mike对客服的接待速度和质量很满意,因此很痛快地给客服留下了自己的姓名和联系方式,等待更专业的销售人员与他联系。客服将Mike一键录入线索,转给合适的销售跟进。
销售收到的是Mike先前所有的背景信息和聊天记录,第一时间给Mike发送了邮件,建立了联系,并将其录入成询盘,标记为“跟进中“,同时按系统要求一步步填写了跟进记录。DD公司市场人员也将Mike加入到各投放渠道的”再营销列表“中。
由于是为企业选购,草率不得,Mike决定多看几家再下订单,不经意中断了与DD公司销售人员的联系。一段时间后,当Mike在Facebook上闲逛时,突然看到了DD针对他投放的贴文广告,想起之前有过联系,便通过DD公司公共主页上的链接再次访问了该公司官网。
Mike发现,自动弹出的聊天窗显示的是“Dear Mike,welcome back!“,感觉很亲切。与此同时,DD客服和销售人员都知道,老朋友Mike再次到访了。打开Mike的档案,他在网站、社媒、邮件中的所有行为记录都清清楚楚,销售立刻回忆起之前的所有事情。销售敏锐捕捉到,Mike仍在采购当中,所以主动与Mike再次取得联系,最后终于促成了订单。